(一)企業使命:傳承龍馬精神,成就環境專家
詮釋:龍馬,即指駿馬,它是精神健壯、精力充沛的象征。龍馬精神,包括三種精神:不屈不饒的奮斗精神,勇往直前的進取精神,和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。傳承龍馬精神,就是要將它們融入企業中,體現在全體員工身上,貫穿企業管理的各個環節,真正成為指導福龍馬企業的精神。
全體員工(gong)全力以赴地(di)提供環衛(wei)(wei)(wei)裝備和環衛(wei)(wei)(wei)服務,為(wei)美(mei)化環境(jing)(jing)衛(wei)(wei)(wei)生這一(yi)社會責任而(er)奮斗,團結友愛(ai)、永無止(zhi)境(jing)(jing)、共(gong)同(tong)進(jin)步,不(bu)斷提升自身的(de)素(su)質和應變能力,不(bu)屈不(bu)撓,處事不(bu)驚,從容應對(dui)。綜合(he)利(li)用(yong)內外(wai)部資源,深入研究環境(jing)(jing)衛(wei)(wei)(wei)生事業對(dui)我(wo)們提出的(de)新要(yao)求,積極采用(yong)新技術(shu)、新工(gong)藝(yi)、新材料,加快(kuai)創新步伐,通過長期和專業從事環境(jing)(jing)衛(wei)(wei)(wei)生的(de)積淀,努力成就美(mei)化環境(jing)(jing)領(ling)域的(de)專家。
(二)企業愿景:成為環境衛生整體解決方案的領先者
詮(quan)釋(shi):根(gen)據產品三個層次理(li)論,在(zai)福(fu)龍馬(ma)提(ti)供(gong)的(de)(de)產品中,美化和(he)清潔環(huan)境屬于核心利益層次,環(huan)衛裝備和(he)環(huan)衛服(fu)務屬于形式產品層次,為(wei)客(ke)戶提(ti)供(gong)的(de)(de)相(xiang)關技術服(fu)務、維修(xiu)保養、使(shi)用培訓等(deng)服(fu)務屬于附加(jia)產品層次。福(fu)龍馬(ma)致力于環(huan)境衛生(sheng)事(shi)業,提(ti)供(gong)環(huan)境衛生(sheng)整體(ti)解決方案,通過(guo)對上下游(you)的(de)(de)環(huan)節進行(xing)整合,提(ti)供(gong)全面、豐富、立體(ti)、優(you)質的(de)(de)產品,使(shi)福(fu)龍馬(ma)成(cheng)(cheng)為(wei)環(huan)衛領(ling)域的(de)(de)全產業鏈的(de)(de)公司,成(cheng)(cheng)為(wei)行(xing)業的(de)(de)領(ling)先(xian)者。
(三)核心價值觀:務實、創新、活力、進取
務實:務實是指“講究實際、實事求是”,要做到“三實”即謀事要實、創業要實、做人要實。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,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,做實業更是需要這種踏踏實實,兢兢業業的作風,也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“務實做人,踏實做事”原則。
創新:當今外界環境愈加復雜和動態,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,要使企業基業長青,必須通過不斷的創新。創新是企業的第一生命力和前進的動力,包括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,適應外界市場和技術的變化,為企業增添新的活力,這也正符合公司的經營理念——求新求變,永續經營。
高效:高效是指很高的效率。企業運行的高效,涉及不同層次的管理層,和各個職能部門運行的效率問題。采購、生產、營銷、人資等環節的高效率,是保證企業適應環境快速變化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重要保證。
專(zhuan)注(zhu):專(zhuan)注(zhu)于環衛行(xing)(xing)業(ye),在行(xing)(xing)業(ye)中精耕,走(zou)專(zhuan)業(ye)化(hua)道(dao)路,只有這樣才能成就環境專(zhuan)家,成為行(xing)(xing)業(ye)的領先者。
(四)經營理念:求新求變,永續經營
企業的經營思想也稱為企業的經營哲學,是指企業對經營活動中各種關系的認識和態度總和,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指導思想。在經營中涉及方方面面的關系,對某一方面關系的認識和態度,就是某一方面的觀念,這些觀念的總和我們都要遵循求新求變、永續經營的思想加以認識和統一。注重培養員工的超前意識和創新意識,有了這兩種意識,才能產生或接受好的理念,促進創新行動,意識是深層次的東西,需要“潤物細無聲”的長期潛移默化才能形成。
市場觀念:客戶需求是企業經營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。是企業生存的發展之源。要千方百計滿足客戶當今需求、變化需求、潛在需求,我們就必須不斷創新,深入用戶,根據變化的市場及時應變,只有主動求新求變,才能保持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。
競爭觀念:市場競爭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各企業之前為爭奪更有利的生產經營地位,從而獲得更多經濟利益的斗爭。市場競爭是有客觀性、排它性、風險性和公平性,我們在這一方面的表現方式和強度將決定企業的生存狀態。市場競爭殘酷無情卻是公平的。它遵循的是優勝劣汰的規律,企業的成功不是天上掉餡餅,企業的成功更不會無緣故。我們要努力整合各種資源,培養一支具有素質優勢的員工隊伍,生產出具有性能和質量優勢的產品,并提供優質的服務。敢于向對手發起猛烈的沖擊,不斷樹立企業在業界中的地位,拓展企業生存空間。我們要敢于競爭,只有競爭才能展現企業價值,只有競爭才能造就人才,只有競爭才能壯大,我們要善于競爭,有舍有得,有所為有所不為,以己之長,克彼之短,取人之長,補己之短。要統籌解決競爭中的問題,不能滿足現狀,必須求新求變,才能永續經營。
長遠觀念:長遠觀念是企業處理近期利益與長遠發展之間關系的經營思想。近期利益和長遠發展是一對矛盾統一體,如何兼顧這對矛盾是長遠觀念的核心。我們相信,利潤是客戶、社會對我們的回報。“急功近利”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大敵,只會把企業帶入死胡同。企業變成一部純粹為了賺錢的機器是不會長久的。利潤只能在奉獻社會、滿足客戶需求中得以實現,不斷創新、不斷為社會增加新的價值,持續發展,才能形成社會公認的品牌。我們不應該成為“經濟型企業”,我們應該成為“生命型企業”,近期利益要服從長遠利益,個人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。這樣企業才有生命力,才能永續經營。
其它方面的觀念還包括效益觀念、創新觀念、社會觀念、民主觀念等等,我們都要圍繞永續發展的主題思想平衡各方利益,處理企業現狀與變更關系,抓住市場潛在機會;積極承擔社會責任,謀求企業與社會的共同發展;企業在決策過程中科學化、民主化,有助于挖掘員工豐富巨大的想象力和創造力,各方面的觀念都要通過創新變革來實現。
(五)管理方針:高、嚴、細、實
高——高起點、高標準、高效率、高待遇
嚴——嚴格的管理、嚴明的紀律
細——細致的工作計劃、細心的工作作風
實——布置工作要落實、開展工作要扎實、反映情況要真實
“高”是工作定位的基點。工作和管理要往高處走,要朝先進的方向發展,既不能安于現狀,更不能江河日下,這關鍵取決于目標定位。如同跳高運動一樣,橫桿的位置決定了你所越過的高度,橫桿越高,潛能就越大,成績就越好。這種“高”起點,是一種不間斷的超越,我們要放眼未來,不斷學習,勇于實踐,向更高的目標沖擊。
“嚴”是底色,是一切的基礎和保障。嚴,能夠保證步履一致;嚴,也能促使規范統一。“嚴”是約束,但約束的是那些心存僥幸、不講規則、不守規則的人;對于那些胸有壯志、守則而上進的人來說,嚴格的氛圍和環境,乃如魚得水,暢游奮進。
“細”是過程中的關鍵。“細”,不僅意味著周到、全面,還代表著小的含義。小事意義大,我們要用顯微鏡把小事放大,無論是思想工作、服務,還是工作計劃和檢查考核,都必須從點滴抓起,并要全面系統地布局。在工作中,做不到“細”的要求,留下的就只有遺憾和漏洞,因為蟻穴可以摧毀長堤。
“實”要(yao)求的(de)則(ze)是(shi)(shi)一(yi)種(zhong)規(gui)(gui)則(ze)意識。做任何(he)事(shi)情,都需要(yao)遵(zun)守(shou)規(gui)(gui)則(ze),務求實(shi)(shi)(shi)效,形式僅僅徒有其表,形式不(bu)代表內容。說(shuo)“實(shi)(shi)(shi)”體(ti)現(xian)的(de)是(shi)(shi)一(yi)種(zhong)規(gui)(gui)則(ze)意識,是(shi)(shi)就(jiu)崗(gang)位(wei)職(zhi)責來講(jiang)的(de),在什么(me)(me)崗(gang)位(wei),就(jiu)要(yao)遵(zun)守(shou)這個崗(gang)位(wei)的(de)各類規(gui)(gui)則(ze)。任何(he)一(yi)個崗(gang)位(wei)上的(de)員工都應樹立起“實(shi)(shi)(shi)”字當頭的(de)意識,這是(shi)(shi)在培(pei)養一(yi)種(zhong)認(ren)真精神,是(shi)(shi)一(yi)種(zhong)工作態(tai)度。試想,“布置工作不(bu)落(luo)實(shi)(shi)(shi),開(kai)展工作不(bu)扎實(shi)(shi)(shi),反(fan)映情況不(bu)真實(shi)(shi)(shi)”,所營造出的(de)工作氛圍會導(dao)致什么(me)(me)樣的(de)最(zui)終后(hou)果?因此做人做事(shi)最(zui)終都要(yao)落(luo)實(shi)(shi)(shi)到(dao)“實(shi)(shi)(shi)”字上,否則(ze),“高、嚴(yan)、細、實(shi)(shi)(shi)”就(jiu)成為(wei)一(yi)句空(kong)話,達不(bu)到(dao)管(guan)理的(de)目的(de),相(xiang)反(fan),會把一(yi)切搞虛。
(六)做事原則
管理工作鏈必須有計劃、有檢查、有反饋;
凡事以目標結果為導向,事事追求一個好的結果;
無需別人催促,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不能半途而廢;
事業的成功,需要百折不撓,堅韌不拔的精神
以上四句話是龍馬環衛對工作行為的總結,并將之奉為做事成功的要訣。
就管理工作而言,我們常見到的領導形象是頤指氣使、官僚主義。要么指手劃腳,要么高高在上,認為“官”是坐出來的。只知道指揮別人,卻從不躬親于事,并以“管理是通過別人完成工作的工作”而自居,結果可想而知。
為了走出這種管理工作的誤區,我們提出了“有布置、有檢查、有反饋”的管理工作鏈。強調檢查,能夠扼殺官僚主義作風,讓管理者走下去,走進工作當中,研究、觀察、監測與考評;同時,檢查也是提高下級工作能動性和責任心的重要手段,強調反饋,是因為管理者不僅要把自己工作任務的開展情況向上級匯報,還要通過檢查將獲取的信息進行分析研究,總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,從而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布置。我們說,這是一個質量提升的循環過程。
要說做事,對任何人講:“你做事沒有頭緒,像無頭蒼蠅亂飛”,可能誰都不承認。但是,你雖然做事井井有條,任勞任怨,可成績不理想,而我們又只看功勞,不看苦勞,表揚和獎勵都沒有你的份時,你肯定會說制度不平、分配不公,怨天尤人,這也是我們常見的現象,過程與結果是不能等同的。我們強調“凡事以目標結果為導向,事事追求一個好的結果”,讓員工不僅重視過程,更要重視結果。
“無需別人催促,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不半途而廢,”這是成功人士的信念。有兩種人不能成功,一種是別人不催促不主動干事的人,一種是別人催促也干不好事的人。而走向成功的人,都是些“無需別人催促,主動去做應做的事而不半途而廢”的人。這里強調的有兩點:一是積極主動的心態,二是堅持不懈的追求精神。積極主動,就是不要把做事只當成是為別人做的,而應該是為自己的發展,或是為組織的共同愿望而做。堅持不懈,不要被過程中的困難嚇到,在困難面前不能后退,要知難而上。只有這樣,才能掌握和控制事情的主動權,才能逐步登上成功的階梯。
事業的(de)成功(gong)(gong)不可能是(shi)一帆風順(shun)的(de),常要(yao)(yao)經歷許(xu)許(xu)多多的(de)挫(cuo)折(zhe)(zhe)和磨練。在(zai)挫(cuo)折(zhe)(zhe)面前,必須有(you)百折(zhe)(zhe)不撓(nao)、緊(jin)韌(ren)不拔(ba)的(de)精神。成功(gong)(gong)與(yu)失敗往(wang)往(wang)只差半步。在(zai)最(zui)困(kun)難(nan)、最(zui)艱(jian)苦的(de)時刻(ke),就(jiu)看你(ni)是(shi)否挺得住(zhu),戰勝困(kun)難(nan)、戰勝自我;否則,遇到(dao)困(kun)難(nan)就(jiu)退縮,永遠(yuan)都不會達(da)到(dao)成功(gong)(gong)的(de)巔峰。百折(zhe)(zhe)不撓(nao)、緊(jin)韌(ren)不拔(ba),是(shi)一種積極向上的(de)品德和精神,它來自于人們(men)對事業執著的(de)追求(qiu)和熱(re)愛,對成功(gong)(gong)的(de)渴望,從而形(xing)成的(de)信念甚至是(shi)人生信仰,是(shi)指向成功(gong)(gong)的(de)航標。在(zai)通往(wang)成功(gong)(gong)的(de)路途中,面對所遭遇的(de)困(kun)難(nan)與(yu)挫(cuo)折(zhe)(zhe),除(chu)了保(bao)持(chi)積極應(ying)對的(de)心態(tai)和矢(shi)之不渝的(de)意志外,更要(yao)(yao)發揚百折(zhe)(zhe)不撓(nao)、緊(jin)韌(ren)不拔(ba)的(de)精神,遇到(dao)克剛、遇強克強,始終堅定(ding)自己的(de)事業目標,持(chi)之以恒(heng)地朝著既定(ding)事業目標前進,哪怕(pa)路途艱(jian)難(nan)曲折(zhe)(zhe),只要(yao)(yao)堅信你(ni)能成功(gong)(gong),成功(gong)(gong)就(jiu)在(zai)不遠(yuan)處等你(ni)。
(七)四個“服務”
上級為下級服務,二線為一線服務,上工序為下工序服務,全員為客戶服務。
企業內部,員工也是客戶。上下級之間,上下工序之間、一線和二線之間,都構成“客戶關系”,因此,產生了“大服務”。這個大服務,包括了對外部客戶的活動和對內客戶的活動,最終滿足大家的共同需求。
在實際工作中,我們強調“上級為下級服務,二線為一線服務,上工序為下工序服務,全員為客戶服務”,客戶滿意全員才能滿意。下級是上級的客戶,上級不僅是下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,上級對下級也不單是給任務,還要提供下級自身并不具備的條件,上級要為下級完成任務而提供指導和幫助。
二線對一線的服務是內部服務關系中最重要的,一線提指的是營銷業務及服務人員,二線指的是內部各部門人員,提供產品和各種保障。
(1)充分理解一線的地位。龍馬環衛提倡“一線工作至上”。就是說,一線員工直接面對客戶,為客戶服務,他們所處的位置最前沿、最重要。在企業工作中,一線唱主角,二線做保障,最終都是讓客戶滿意。二線員工要自覺克服心理上的障礙,擺正位置,甘當幕后無名英雄。二線對一線要像一線對客戶一樣熱情、親切。
(2)充分理解一線的急需。一線在對客戶服務中,常常向二線提出緊急需求和支援。時間緊、任務急,作為二線員工應當把一線的急需看作就是客戶的急需,打破“按常規辦事”的工作方式,千方百計提供有力的各種保障,滿足一線需求,切不可不當回事,更不可置之不理。
(3)充分理(li)解一線(xian)(xian)對(dui)二線(xian)(xian)工作的(de)不滿(man)(man)。在相互(hu)協作中,一線(xian)(xian)對(dui)二線(xian)(xian)常(chang)常(chang)表(biao)示不滿(man)(man)意。面對(dui)這種(zhong)不滿(man)(man),切不可(ke)認為(wei)是一線(xian)(xian)對(dui)二線(xian)(xian)部門過不去,而要以平(ping)靜的(de)心(xin)態嚴以自責和反(fan)省。要知道,一線(xian)(xian)的(de)不滿(man)(man)正是用客(ke)戶的(de)視角看待二線(xian)(xian)工作的(de)必(bi)然反(fan)映(ying)。即使一線(xian)(xian)的(de)意見(jian)與實(shi)際情況有出(chu)入,也應當理(li)解一線(xian)(xian)的(de)良苦用心(xin)。
(八)五個“相互”
相互尊重、相互理解、相互關心、相互協作、相互監督
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,是保證事業成功的基礎。但這種環境必須要建立在“五個相互”的基礎上,才能是健康穩固的。
相互尊重的實質是什么呢?
作為一個管理人員,你的上級是管理你并帶領你工作的“人”,你的平級是對你工作起協助作用的“人”,你的下級是在你的領導下與你同心同德共同完成同一使命的“人”。這里強調的雖然是三種不同級別的“人”,但他們都同樣有“人”的最基本的需求——受尊重的需求。這種需求就象人每天都要睡覺一樣,只不過一種是生存需求、一種是精神需求罷了。
滿足了生存需求,人就能生存下去;滿足了精神需求,人就會產生無形的力量,它會激勵人們以更高的熱情、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所做的一切。
作為管理人員,不但要求學會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,更要學會怎樣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。那么,學會尊重上級、尊重同事、尊重員工就顯得尤為重要。但這里強調的“相互尊重”,絕不是“一團和氣”。因為“一團和氣”只是放縱了人的行為,而絕沒有尊重人。
相互理解的實質,就是換位思考。
當有些事情的結果不盡人意時,很容易引發出種種指責。人們不難發現,指責的話語中往往是“他如何如何、他如何如何不會辦事”等等。假設讓他站在對方的立場,他的話就會變成“你如何如何、你如何如何不知道我的苦衷”等等。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,那就是不能設身處地的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替人著想,換句話說就是缺乏宏觀意識,這是管理人員的大忌。
企業的運作是一個整體運作,它象齒輪一樣周轉。如果只有自己在轉,那不如不轉,因為那是空耗。所以說相互理解就是換位思考,就是拿自己的利益與企業整體利益相互權衡的過程。這就是“相互理解”的根本。
相互關心的實質就是一種奉獻,是心和心的相印。關心要有“真情”,更有“責任”在里面。“情”和“責任”是相輔相成的,有了真正的“情”,才會有強烈的“責任感”。“情”是一種營造,是一種培育。
作為管理者,就是要通過關心員工來營造和培育“龍馬環衛”的家庭氛圍。把員工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,注入家庭般的親情關愛,作為領頭人自然就有一份“責任感”。“責任”是一種塑造,是一種錘煉,是把員工培育成有用之才的過程。這是更深層次的關心,沒有將真正關心員工為鋪墊,人是不能負起這份責任的。
“情”和“理”是相輔相成的。不僅要對員工動之以“情”,更要讓員工曉之有“理”。
相互協作的實質是建立一個團隊的過程。
沒有協作就不可能建立起一個團隊,更談不上建立一個能打硬仗的團隊。協作的本身又是一種互補,通過相互取長補短,來增強團隊的凝聚力。拼圖游戲就是這個道理。一個人、一個部門的力量畢竟有限,如果承認這一點,就會發現自身有很多的不足,而這種不足又恰恰是永遠彌補不完的,因為人無完人。在我們面對工作的時候,都是工作要求我們,而不是我們要求工作。因此,當工作要求我們時,我們的不足之處只有靠協作來彌補。相互協作的最終目的就是在創造我們戰不無勝的團隊。
相互監督的實質是幫助自己進行“自我完善”的過程。
“監督”是一面鏡子,是發現自身“缺陷”的最好工具。人的最大弱點就是愛聽好話,因而就很難發現自己的不足,甚至于別人指出也很難接受了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對于“監督”機制不能理解,以至于不能正確對待的原因。
試想一(yi)下,當你(ni)(ni)的臉上有污跡,走在公(gong)共(gong)場(chang)所時,有一(yi)好(hao)心人給你(ni)(ni)指(zhi)(zhi)出后,你(ni)(ni)能指(zhi)(zhi)責他嗎(ma)?回答是否定的,只會(hui)有感(gan)激。那么(me)這(zhe)位好(hao)心人的行(xing)為(wei)不就(jiu)是“監(jian)(jian)(jian)督(du)”嗎(ma)?而這(zhe)種(zhong)“監(jian)(jian)(jian)督(du)”你(ni)(ni)能接受(shou),那么(me)工作(zuo)上的相(xiang)互(hu)監(jian)(jian)(jian)督(du)為(wei)什么(me)就(jiu)難以接受(shou)呢?道理(li)都是一(yi)樣的。正確理(li)解(jie)了相(xiang)互(hu)監(jian)(jian)(jian)督(du),積極對待這(zhe)種(zhong)相(xiang)互(hu)監(jian)(jian)(jian)督(du),更會(hui)感(gan)激這(zhe)種(zhong)相(xiang)互(hu)監(jian)(jian)(jian)督(du),因為(wei),一(yi)段(duan)時間(jian)后,你(ni)(ni)會(hui)發現(xian)你(ni)(ni)進步了許多。
(九)七項行為標準
對客戶要真誠、對企業要熱愛、對員工要負責、對工作要執著、對上級要服從、對下級要培養、對同事要幫助
這七項行為標準實際是龍馬環衛人的角色定位。
對客戶要真誠。付出真誠,才能創造客戶服從。真誠是一種無需成本的付出,它所需要的是一種良好的、與人為善的心態,對人誠懇熱情,樂意幫助別人。對客戶而言,真誠是企業最基本的待客之道。因此,真誠的態度,真誠的情感,真誠的關注對客戶來說至關重要。對企業而言,真誠是對客戶的承諾,只有真誠付出才有真心回報,播下真情才能收獲關愛。這不僅是對客戶的心態,也是做人的準則。
對企業要熱愛。對員工而言,企業是重要的港灣,它是生存的資源基地,是施展才華的舞臺。企業的存在,使得我們的美好的生活得到保障、企業是實現自我的載體,失去或者是離開它,我們都將面臨生活和人際關系的動蕩。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就象一滴水,離開了大海,就很難顯示它的威力,我們要把自己融入到企業中,為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。愛企業就是愛自己。熱愛企業是做好工作的前提,既然愛企業就要與企業同榮辱、共命運,愛是行動的動力源,不愛企業,行動就會乏力,甚至是被動的。
對工作要執著。執著工作是龍馬環衛人要求的職業風尚,是一種職業精神,它源自于對工作的熱愛和對企業的服從,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徑之一。對工作的執著,會使我們在工作中辨清方向、認準目標、永不放棄,直到成功;體現在為客服務上就是不懈地追尋客戶的需求、追求客戶的贊譽,最終創造客戶滿意。對工作的執著要求我們對待工作不能馬馬虎虎,更不能得過且過,而要認認真真、一絲不茍地做事。
對上級要服從。不要搞小團伙、拉幫結派,而是要求下級對上級要實事求是,坦誠相告,既不要對上級吹噓、拍馬迎奉,也不要研究和捉摸上級。匯報工作、反映情況不能專說上級喜歡的,甚至欺騙上級。對上級的服從,更重要的體現在一切處于公心,敢于從大局出發,為企業著想,指出上級的不足和缺陷,敢于進諫,而不是明哲保身。
對同事要幫助。幫助同事,就是幫助自己。在工作職責范圍內進行協助,是理所應當的。助人為樂則是一種精神時尚,助人本身就是一種奉獻精神,是一種美德。對員工要負責、對下級要培養,這是管理者的責任、任務。管理者首先是服務者,是員工的服務者,管理者的工作是受到下級的監督和評議。員工是管理者的工作對象,所以作為一名管理者,其工作首先要為員工負責。同時,管理者的職責不僅是管理下級,更要指導和培訓下級,管理者既是老師,又是教練,老師做好了,教師合格了,下級才能出好的成績。再說,下級的成功,本身也是上級的成功。
這七項行為準則,直接點就是龍馬環衛企業文化的行為體現,是龍馬環衛文化觀念與員工角色的融合,是龍馬環衛的行為準則。